走进新兴县东成镇都斛村,别致的雕刻携带着文化的底蕴扑面而来,栋栋房屋排列整齐,户户门前干净卫生,三三两两村民闲坐在木棉广场交谈甚欢,远处沃田蔬菜种植基地的农户正忙着播种、施肥、采摘……“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省级贫困村,如今一跃成为乡村振兴‘网红明星村’。”都斛村党总支书记李文杰欣喜地说道。
李文杰原在广州就业,后返回新兴县城从事电商工作。2020年底得知都斛村党总支书记职位出现空缺,这名心怀家乡建设的“80后”大学生毅然选择回村任职,多年来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,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在党组织建设、集体经济发展、基层治理等方面蹚新路,点燃乡村振兴“红色引擎”。
建队伍、筑堡垒,用担当带领党员干部向“上”挺进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自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,李文杰始终围绕“抓班子、带队伍、铸核心”的工作思路,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,切实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,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和健全“三个在先”“四议两公开”等运作机制,着力提升党总支部的凝聚力、向心力。
“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只有党员真正发挥作用,这面旗帜才能被群众看到。”作为支部的领头人,李文杰想尽办法把党员拧成一股绳、劲往一处使。依托党建引领“多网合一”体系,他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全面推行党支部建设“网格化+清单式”管理模式,积极带领30多名网格员和党员中心户主动深入全村14个小网格开展各项工作,引领党员干部在传达部署党建示范村创建、人居环境整治、防汛抗旱抗洪等工作中做到“亮身份、做表率、当先锋”。
此外,李文杰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,通过搭建“订单式”集训课堂、“早读半小时”领读领学空中课堂、田间地头“沉浸式”互动课堂和党员公开承诺实践课堂,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、接地气、出实效。今年累计组织党课培训、实地参观等活动3次,开展领读领学活动19次,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谋事干事能力。
兴产业、强造血,用实干促进集体经济向“好”发展
“我们基地从2019年开始经营,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300多亩,得益于都斛村淳朴的乡风民风和便利的交通区位,在支部的引领下,基地近几年发展步入‘快车道’,辣椒、茄瓜、豆角等品种畅销省内外,被评为粤港澳大湾区‘菜篮子’生产基地。”沃田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吴老板如是说。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在振兴路上,李文杰这位“80”后大学生村支书从不懈怠,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珠三角地区工作经验,坚持“支部引领、龙头带动、群众参与”思路,积极整合各方资源,带领“两委”干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,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基层最前线。他带领都斛村党总支部积极探索“党建共建”“村企结对”“村社联动”三种产业发展模式,以“支部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“支部+基地+农户”等方式,大力发展巴西柑种植基地、沃田蔬菜种植基地、东利渔业等农特项目,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,助力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、提质增效。
“李叔,有情况打我电话。”简单的一句话,却成了焦急的李叔心中最温暖的问候。“支书,在田垌发现一个躺着的人很像走失的阿强,你快来看看!”从收到村民线索了解情况,到深入田垌山林寻人,再到送人前往医院治疗,李文杰前后奔波了整整六天,直至见到走失的村民平安无事,悬着的心才放松了下来。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面对村中村民走失的突发情况,李文杰关键时刻冲在前,带领村“两委”干部、党员群众等经过不间断的查找,最终安全把走失人员送回家中,获得其家人和村内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群众身边无小事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李文杰一直把都斛村民的幸福生活放在心上,努力推进村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,大力推动村道硬底化、路灯亮化、公厕标准化等民生项目建设,不断汇聚“家门口”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,擦亮为民服务“金名片”。
“每到暑假,我们就担心孩子去玩水发生溺水事故,现在村里举办篮球培训班,村支书带头授课,孩子们很感兴趣,给我们吃下了‘定心丸’。”村民说起志愿服务连连夸赞。
他们口中的这支志愿服务队,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——都斛村“五彩”志愿服务队。为办好民生实事,增强民生福祉,李文杰充分整合人员队伍、平台载体、项目活动等优势资源,积极打造“红·党建服务、蓝·社工服务、金·夕阳服务、橙·志愿服务、绿·创文服务”五彩党群志愿服务品牌,吸纳党员、“双百”社工、热心群众等160多人参与组建志愿服务队,聚焦村里“一老一少”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,并打造党员志愿服务点和党群积分小超市,根据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开展积分管理,每半年进行一次积分兑换,发挥“小积分”撬动“大治理”的作用,逐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。